《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1-08-20 字号:[ ] 分享

我对这本书最初的好奇来自于盖茨的评价,讲述一个魔门教徒如何通过教育实现自我,我一直很怕这种听上去带有极强自我推销和上价值意味的宣传词,因为货不对板的话会让阅读体验变得很糟糕,但作者本身的经历和我自己的生活产生的30%(或许在精神上要更多一些)的相似之处——这是我最终把它放入购物车的理由。

一直以来非常好奇的一件事——人的成就究竟多大程度上被个人的意志、天赋、运气、外部环境,原生家庭等等因素所决定?这个好奇让我不得不以一种非常残忍,乃至刻薄的方式去分析作者本身的经历和她取得的成就,所以我才能进一步了解,如果想要构建一个奇迹,需要怎样的要素。

书的前半段Tara在山里的故事很精彩,闻所未闻,让人想不停的读下去。而书的后半段,让我不时停下来思考,思考书的内容,思考自己的处境,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的思绪和想法随着Tara的处境不停起起伏伏,从淤泥里似乎看到了光亮,一转身,那光亮却被狠狠的摔在地上,浸在泥里。Tara以为母亲站在了她这一边,以为母亲会与父亲沟通,父母站在她这边,世界突然变得美好,天气也透着欢快,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因此更愉快融洽。仿佛就像我,在某些人给我鼓励给我好的评价的时候,瞬间有了自信,世界跟我想的相同,那一刻什么都不怕。因为这好感觉是依附他人给予的,他人也能随时收回来。Tara发现原来母亲不过是随口附和,从未与父亲沟通, 家人不站在她这边的时候,世界都崩塌了。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和认同,不应该来自于他人,他人的评价,他人给予的他人随时可收回。将自我认同,理解建立在周围人的评价上是多么的危险又缥缈。就好像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他人的良善与好心上。

人不会无端端的思考和进步。对自我的探索和开发,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自豪通常都伴随着痛苦的过程。人因痛苦而思考。人因不满自身现状而进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定义自己,认同自己,然后获得精神的快乐和满足,产生对自我的认同和自信。这是在正真的自信和快乐,透着平和与安详。自己是重要的,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都是可以剥离的。他们有他们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和世界。这个通过自己的认识追寻和领悟得来的世界是强大而坚固的。

经过痛苦的过程,Tara离开了试图控制她的父母,没有回避问题,没有否认自己,看清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了自己。这时候,淤泥里开出了花。在我的想象,花有着最鲜艳的红色,朝上向着太阳,温柔的,却又坚定的。温柔是姿态,是平和的心态和温和的处事态度。坚定是信念,是内心不会熄灭的火苗,因为燃料来自身,人在,养分就在。花的根牢牢的植根于淤泥,我们的过去,背景,成长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分一秒都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我生活过的地方,有我存在的地方,就是家。

家庭终究是我们心中一块难以厘清是非对错的所在,有时它给你温暖,有时它令你刺痛。尽管观念不同,立场相左,爱却始终存在,无法割舍。 塔拉在奥普拉的节目上说: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我急于寻求没有的东西,把缺失的东西看得重过一切。却忽略了生活中拥有的许多美好的东西。我生活中已经拥有的温暖,可能比很多人一辈子拥有的都要多。忽略他们,却去追寻没有的,是一种本末倒置。我的工作也许是压力大,但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不会就学习,害怕的就练习,别人可以,我当然更好。

就像一位老师说过的,you are worried about nothing. 把握当下,创造美好的未来才是每天活着的方式。

感谢这本书,感谢Tara,从她的故事中感悟到了这么多。我同意Bill Gates的评语,这本书,甚至比你听到的还要好。(电力工程公司  崔佳)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