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电建人】李坤:以平凡致初心 |
||
|
||
——记物资供应公司监造专工李坤 十年的光阴穿梭,他像“蝉蜕”一样完成了巨大的蜕变,他的目光变得更加坚毅,他的业务本领变得更加娴熟,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说他变化大,而实际上他又没有变。他一直勤学苦练的精神劲头没有变,一直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没有变,一直恪尽职守的优良品质没有变,一直拼搏奉献的初心没有变。 他就是山东电建一公司物资供应公司监造专工李坤,一个平凡的人。 把控质量的“黑脸包公” 刚接触监造时,由于受专业限制,李坤对设备和材料的知识掌握甚少,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为了做好监造工作,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流下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这其中有辛酸,也有成功的喜悦。 李坤特别爱学习,并且十分能钻研。他通过各种方式及手段学习。向老师傅们请教着学;向网络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查找各种标准及专业资料;向书本学,购买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一有空就学习设备材料的相关知识,挤出各种间隙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才能储备。他时刻铭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干、肯干才能多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对待工作,他从不“挑肥拣瘦”。 他十分善于总结,每次工作完成后,他都会认真分析,总结出得失,好的经验继续保持,失误的地方寻找原因,思索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为什么做的不好。他总是把工作做到前头,比如每次到厂检验前,都会提前熟悉合同和技术协议,查阅相关检验、试验标准,了解检验、试验流程等相关检验事宜,他深知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有恃无恐”,和厂家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 设备监造工作不好干,因为涉及的设备材料品种多;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多;所招标的设备厂家对质量的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许多厂家对质量见证点不重视,对监造人员的监督检验也不大配合,对待质量能凑合就凑合,这就给我们设备监造人以很大的挑战。 李坤平时言语不多,长相憨厚,属于典型的“老实孩子”,这样的老实人能不能抵抗厂家的糊弄,把监造做好?若以貌取人,认为他好糊弄、好说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做起“质量”这个活来,就完成变成另外的一个他,总是那么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起来,就像“黑包公”,有啥问题一定揪住不放,就是说破了大天,也不能通过。对监造工作,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发现检查或试验中的不符合处,并和厂家据理力争。 2018年12月,在对奇台项目支吊架巡检时,他发现两个弹簧吊架的铭牌装反,由于每个弹簧吊架的受力载荷和行程不同,携带这些信息的铭牌若安装在错误的吊架上,会对设备和安装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他发现问题后,及时让厂家进行了整改,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2019年7月,在对巴西大修选煤设备非标件检查时,他发现进风分配管的图纸设计存在问题,若根据图纸制作,装配后轴与分配管壁板会产生摩擦,影响设备运转和使用寿命,此问题通过和厂家设计部门沟通、修改图纸设计后得以解决。 2020年对印尼南山项目电动衬氟蝶阀进行视频检验见证,核查箱单时发现螺栓规格型号、数量与本批阀门不匹配,让厂家及时进行了更换…… 攻坚克难的“钉子精神” 2019年10月,李坤到大连对奇台项目汽轮机低压外缸和轴承箱进行催交工作,低压外缸在大连船柴有限公司生产,轴承箱在大连重型机械设备厂制造,两个工厂订单多,精加工设备不足,导致生产进度特别缓慢,并且这两个分包厂配合度不高。 怎么办?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靠自己不断的督促、沟通、协调。他每天都要去工厂,“找项目经理”、“找工厂高层领导”、“去生产部沟通”、“到班组紧盯”,落实材料、催促进度。他经常和哈汽人员电话联系沟通,把遇到的问题告知,让哈汽给予一定的工作协调。 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他多次提醒、协调厂家提前备料和准备零部件,提前联系哈汽和监理进行监造检查。为了保证低压外缸总装的顺利开展及按时进行,他提前半个月就联系哈汽督促总装用部件和工具应及时和全部到达大连船柴加工厂,要求不能有任何缺件,否则将影响总装进度,并后续多次提醒船柴和哈汽人员,可以说做到了“警钟长鸣”。 大连南北延伸,在地图上呈“线状”,而这两个分包厂正好一南一北,直线距离50多公里。催交工作中,他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路途遥远,坐车特别不方便,且没有车票,无法报销。由于每天要跑两个厂,他一大早就要搭乘中巴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到达三十里堡镇,然后转乘出租车到大连船柴加工厂,督促好低压外缸生产后,再乘坐出租车到三十里堡镇,转乘中巴去九里地铁站,乘坐地铁到开发区,然后乘坐公交到大连重型机械设备厂。他就是这样,每天辗转不同的交通工具,奔波在催交的路上,午饭基本上都在车上凑合着,对他的身体也是极大的考验,这是毅力与耐心的决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月的盯住催交,低压外缸和轴承箱比预定工期提前了5天交货,为项目设备的安装及生产打下了好的基础。 执于精益的“资料管家” 机组移交,厂家设备资料必不可少,为配合新疆信友奇台项目机组移交工作,设备材料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落到了他瘦弱的肩膀上,时间紧,涉及的设备材料又特别多,这个担子不可谓不重。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他和领导沟通后,安排资料催交人员,并对资料内容、格式、份数、催交要求、注意事项等和催交人员进行了详细讲解和交流。为了更好和快速的完成这项工作,他要求催交人员每周把资料收集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发给他,这样他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目前收集进度和催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想法解决这些困难和不配合,对这些催交信息汇总了解后,他会把每个催交人员下周的工作重点安排到个人,并督促资料的收集。 由于国内厂家对资料不重视,许多厂家不清楚质量资料有哪些“东西”组成,不明白我们的编制要求,对于这些厂家他都耐心的进行讲解,提前提醒督促。 对于奇台项目资料收集,他不仅仅是组织和协调工作,他自己还担负着实际的催交和审核工作。他自己负责的合同设备就有31个之多,对每一个厂家他都积极的进行沟通、协调,时而不时的督促,许多厂家都说他真是啰嗦,讨人嫌了。奇台项目设备资料的催交工作基本上都由催交专工各行其责,他们对催交工作比较“有一手”,但对于质量资料,尤其是质量资料的审核缺乏相关经验,而这些资料就由李坤一人审核。 资料审核是一项繁琐和耗时的工作,每一份资料的审核都需要翻看技术协议和相关标准,用以评判是否合格,并且每项设备资料都需要多次的检查和厂家沟通,再加上对厂家邮寄过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工作量特别巨大,为了保证审核进度,加班、熬夜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成了一个典型的“黑眼圈”。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大家的汗水换来的是资料的按时收集到位,他的辛苦保证了质量资料按时向业主移交,顺利完成了质量资料收集和整理的繁重工作。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持着电建人的热爱和担当,坚持着电建人的拼搏和奉献,坚持着“电建铁军”精神,平凡的李坤将继续做好平凡之事,以平凡致初心,为公司的美好未来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物资供应公司 祝世文供稿)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